守护历史根脉 焕发时代光彩

我市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作者:李晓洁 发布时间:2025-07-09 08:05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近日,在2025年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参赛选手朱国荣勇夺木作文物修复项目二等奖(全国第二名),展现了黄山市文物保护人才的精湛技艺。这一佳绩是黄山市持续深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缩影。近年来,黄山市文物部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持续推动文物事业改革与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守护历史遗产,必先知其所在、明其所值。黄山市文物资源禀赋深厚,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7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100%复核了原有803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新发现文物1026处,并通过专项调查在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新发现文物681处及120处,全面摸清并丰富了文物资源库。为守护好这份厚重家底,我市先后颁布实施了《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还设立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目前,安徽黄山古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正稳步推进,歙县纳入国家文物局国家古迹文物保护整县推进项目,“万里茶道”“徽州古城墙”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黄山市通过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项目带动,近5年,全市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149个、资金3.07亿元。潜口巽峰塔、休宁登封桥修缮工程入选安徽省文物保护优秀项目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建设黄山市砖石质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开展摩崖石刻、木构彩绘、生物病害治理等保护性研究课题,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申报省级地方标准2项;研究编制《黄山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导则》,探索形成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共享,黄山市积极推动文物“活”起来,促进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生机。一方面,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举办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市长论坛等文明交流传播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策划丰富公众活动,如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等,拉近公众与文物的距离。活化利用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不如吃茶去”——茶文化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5处文物点入选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潜口民宅活化利用”入选安徽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优秀案例、4家类博物馆入选全省类博物馆名录。

未来,黄山市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创新驱动、深化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保护扎实、利用创新、传承有效的具有黄山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承载着千年徽州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