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解码“黄山引力”

作者:胡利龙 李晓洁 发布时间:2025-05-08 08:14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藏在人口流动的轨迹里,2024年,黄山市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这座曾经深陷“留人焦虑”的小城市,在区域竞合白热化的当下,正凭借独特优势重构自身吸引力法则。

文旅融合 焕新“诗意栖居”

“开窗就能看到黄山!好山好水好空气,住在这里心情都舒畅了!”曾经住在合肥的杨明明,2022年入住黄山互助公社后,便喜欢上了这里,开启了“山水为邻”的绿色康养新生活。

南临大美黄山,西接浦溪秀水,位于黄山区耿城镇沟村的黄山互助公社将当地生态优势与康养需求有效衔接,凭借独特的互助养老文化,目前共吸引了来自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全国各地1600户外地人来此安享晚年。

黄山市积极培育“养生+养心+养神”沉浸式体验模式,促进生态康养、中医养生与休闲度假深度融合,一系列“文旅+康养”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11月,中国平安保险联合徽州区潜口镇“院藏徽州”智慧康养基地推出的康养项目上线即“秒空”,成为行业爆款。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院藏徽州’等系列定制康养产品将引流13万人次左右”。

近年来,黄山这座“言必称文旅”的城市依托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推动农文旅体康跨界融合发展,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持续“上新”,带来显著的引流效应。2024年接待游客、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0.8%、13.3%,创历史新高;登记过夜游客2271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18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2.6%、170.7%,全市民宿总量达3200余家。2024年,黄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超60%,增加值达686.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旅产业“四上”企业从业人员近2.5万人,较2023年末增加近700人,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项目筑巢 托举“城市跃迁”

2月7日,歙县2025年一季度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3月10日,黄山区2025年一季度1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月13日,黟县东南片区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025年的黄山大地正以项目建设的铿锵足音奏响发展强音。

这些密集落子的项目背后,是黄山独特的城市引力在释放磁力。依托“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的交通优势与“四省通衢”的区位禀赋,黄山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个个招商项目加速落地,一个个产业项目加快发展,搭建起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及劳动者。

2024年,全市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市级重点项目435个、总投资达2022.48亿元,涵盖重大基础设施、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重大项目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效应日益凸显,德上高速祁门段2024年新增就业岗位2366个,新安江航道整治工程预计2025年将带动就业600人……全市在建项目累计吸纳7.25万人就业。

清水绕城的生态肌理、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蓬勃生长的夜间经济,让更多创业就业者“心安于此”。从“山水名城”到“产业新城”,黄山的蜕变清晰可感。近三年全市累计实施工程项目2000余个次,托举的不仅是经济数据,更是一座城市从“旅游目的地”向“品质生活城”跃迁的底气。

多元融合 集聚“新黄山人”

春日的晨光中,朱文静在“工位”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打开窗,外面是白墙黛瓦的传统村落、绵延的青山和金黄色的油菜花田。这个充满诗意的办公场景,是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黑多岛的日常图景。这个安徽省首个数字游民社区自去年7月正式运营即迎来首批32名“岛民”后,至今已接待旅居者近500人,并且有一批数字游民在社区里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选择留在黄山共同创业。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黄山NCC黑多岛、“上升壹米”河磅青创共享社区、DN黄山累计入住人数达2326人次,其余三处社区于今年4月底对外开放运营,2025年全市数字游民社区将接待数字游民超10000人次。

数字游民群体在黄山的快速增长,本质上是城市发展活力与政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围绕“数智科技赋能、文化创意驱动、沉浸体验升级、在地资源活化”四大方向成立黄山数游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先后在黄山NCC黑多岛等3个数字游民创业社区完成5G-A网络升级,发布“黄山数字游民专享卡”,助力构建稳定高效的智慧网络;黟县制定出台了10条支持数字游民共居共创政策,明确设立三个“100万元”资金,支持数字游民招引、创意创新及创业投资等工作,全力保障数字游民社区发展。

2024年,黄山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1‰,但常住人口净增长0.1万人,说明人口净流入已成为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构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24年初次在黄登记就业14736人,其中外来户籍约5200人,较上年增长约3000人,占比达35.3%。全市10家异地在黄商会会员总数达2000余人。

其中,“新黄山人”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当中有诸如“洋女婿”卓文、“海归硕士”褚一凡、“阿琳娜花园”阿明黄琼夫妇等一大批来此旅居、生活、就业创业的新农人、青年艺术家、民宿主理人、数字游民、乡村规划师、设计师等,众多“访客”“游客”成为了“常客”“创客”。这些新鲜血液为城市输入了蓬勃脉动力,这些创新思维,也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黄山的蜕变不仅在于人口数字的攀升,更在于创新基因的深度激活。当徽州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当传统村落与云端技术相遇,“人”与“城”的共生关系正被重新定义。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黄山将继续以开放姿态、创新之举、务实之策,书写“近者悦、远者来”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