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2-12-31 09:2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万元/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9%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

高质量完成耕地保护、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紧紧扭住产业这个兴市之要、富民之源

全面挺起支撑黄山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持续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推动“大黄山”建设破题开篇

紧扣“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三个关键词,围绕“休闲度假”和“旅游目的地”,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烟雨徽州、都市乡村特色,加快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大黄山”、高端人才汇聚的“大黄山”和高端产业集聚的“大黄山”,建设创业型城市样板。

高定位规划“大黄山”建设。以高品质规划为引领,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平衡发展路径,构建高品质产品、高质量产业、高水平传播话语、高标准城市管理服务、高素质人才保障、高能级金融支持“六大体系”。以黄山为纵坐标、新安江为横坐标,大力发展“山、水、村、夜”四大经济,着力构建有梯度、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加快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产品向旅游产业转变。

高起点建设“一村”“一城”“一带”。深化“村落徽州”建设,吸引汇聚更多高端人才入驻,打造人才群落、产业聚落。规划建设东部新城,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区域沿江村落开发,加快打造“大黄山”外交会客厅、会奖目的地。打造新安江经济带。

高品质打造业态产品。开展皖美旅游行动,深化交通强国建设皖南交旅融合发展试点。丰富屯溪河街、老街、黎阳in巷等街区多元业态,大力发展摄影写生、非遗演艺、森林疗浴、户外运动等业态,积极培育新安康养、研学修学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新模式,持续打响“新安月夜”品牌,推出更多黄山好物、徽州手信。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高水平打响城市品牌。坚持从世界的维度打响“大黄山”品牌、以客户的视角传播“大黄山”故事,深入实施“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传播计划,打造“吾心安处是黄山”文旅新品牌形象,让旅游市场重新火起来、旺起来,确保全年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2%和25%。

高层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确保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徽州民宿、体育赛事、电子竞技等高端服务业业态,积极发展艺术品创作交易产业。

高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做好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和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实施徽剧振兴工程,办好第三届徽学大会。深入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让新安医学更多惠及百姓,让“南新安”的品牌更响更亮。大力发展徽派古建产业,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加快建设徽派古建产业园和古建交易市场。大力发展徽菜产业,持续实施“皖美好味道·徽菜行天下”行动,成功申报徽州臭鳜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办好徽菜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建设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世界美食之都”。

(二)大力发展制造业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3115”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企业提质降本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下足功夫、只争朝夕、想尽办法招引好项目大项目,确保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3%。

提升发展质量。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完成“机器换人”项目100个以上,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6家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0家以上。

扩大发展总量。实施新兴产业攻坚专项行动,推进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绿色食品加工3个产业向200亿元产业集群迈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推动经营主体“小升规”“个转企”,全年新增入规企业5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通过托管等方式优化整合和扩区建设,确保全市开发区企业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更大力度促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深化“链长制”,强化市县区产业专班联动,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联审和项目线索流转机制,建成“投资黄山”数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全面推行城市合伙人制度。深化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高校院所合作,办好创意黄山发展大会、黄山—中国企投家年会,用好展会、论坛、联盟等平台。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分级分层调度、周六要素会商等机制,加快池黄高铁、G56高速杞梓里互通立交、S42高速祁门西互通立交、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等项目建设,开工里庄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项目200个,竣工市资源循环利用设施、池黄高铁黄山太平站及配套工程一期、金桥220千伏输变电等重点项目100个,积极推进屯溪国际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用足用好新型政银担、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全年新增贷款超150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50亿元。推进以“五未”土地处置为抓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监管,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大力度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打造黄山政务升级版,落实“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和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视同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平等待遇。

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长三角结对城市和机构务实合作,提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级,推动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让全市人民切身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速度”和“温度”。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友城、友好景区的务实合作,加快打造服务外交外事活动基地、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基地、对外人文交流交往基地和国际户外运动之城。

(五)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开展“海聚英才·揭榜挂帅”、聘请“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活动,推进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工作,推动黄山籍人才回归,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团队5个。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人才服务共建共享、人才政策叠加互认,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加强科创载体建设。建立科技情报员、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专员”制度,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建设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探索建设黄山“院士之家”,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全年新认定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新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深化与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产学研合作,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组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争取建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黄山市子基金。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45家、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8件。

牢牢把握民生这个执政之基、为政之本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开展“五微”行动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计划、万企兴万村和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打造徽风徽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国样板,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撂荒地整治利用和找回流失耕地工作。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招引力度,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持续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歙采缤纷”等区域公用品牌,确保乡村全产业链总产值超960亿元。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深入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推进“三化”茶园和亚行绿色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全年茶叶产量4.7万吨、一产产值超49亿元。

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加强乡村原生态保护和乡村建设规划引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685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新建省级中心村32个。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大力度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以“席地而坐”标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400个项目点建设。实施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基础设施补短板一期工程。改造老旧小区48个,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346套、基本建成425套。新建改造口袋公园和街头游园8个,打造城市“徽客厅”30个。提升改造便民服务设施,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优化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增停车泊位2.2万个以上。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塑造地域特色风貌,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542个村庄规划编制。启动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有序实施县域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城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八)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将黄山打造成“两山”理念重要实践地。

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实施试验区建设五大行动,确保街口断面出境水质继续优于补偿考核要求。推进望丰EOD等项目和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开工建设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巩固农药集中配送成果,深化“减肥降药”和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行动,继续实施氮磷养分生态拦截工程,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8%、93%。完善流域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资金、产业、人才等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将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打造成“绿色达沃斯”。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确保生态环境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面做好“五控”工作,保持秸秆焚烧卫星遥感“零火点”。加强太平湖、阊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抓好固废危废环境监管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贮转运点建设,提升化学品风险管控水平。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支持黄山风景区争创全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争取在全省率先建立“GEP +GDP”双重考核。深化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将排污权交易拓展至大气污染物,积极申建全省农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加快把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打造成长三角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因时因势优化新冠疫情防治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防治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治,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推动疫防转段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精心组织暖民心行动,确保走在全省前列。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创业黄山行动”,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支持黄山学院建设黄山大学,支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推进“无梗城市”建设和“消结”行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黄山。

(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山、法治黄山。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灾防治、消防、气象、地震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处置保障能力。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成运行市传染病医院、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分院。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验收。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跻身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化拓展“作退一步想”德治品牌,开展信访重点事项“百案攻坚”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真正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充分挖掘徽文化优秀因子,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群众精神文明素养。深化全域平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全市政府系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全面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永葆忠诚之心,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要永葆法治之心,依法行政重规范。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深化新时代政务公开,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加强与政协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全面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

要永葆担当之心,真抓实干树新风。强化争先意识,涵养实干精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强化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深入践行“一改两为”,努力锻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黄山战队”。

要永葆敬畏之心,清正廉洁守规矩。严格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打赢政府系统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