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2日在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22-01-19 08:0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砥砺奋斗、负重前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极不平凡的四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施“五个年”活动,推进“四千工程”,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十三五”胜利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打造“五个之城”、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迈出坚实步伐。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初步测算,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20年增长9.5%、4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创2014年以来新高,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我市在2020年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位居第3,创历史最好成绩,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新冠疫情防控有序有效。累计核酸检测237.34万人次,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域低风险地区,连续23个月未出现输入和本土确诊病例。我市在全省专项考核中名列第2,全面完成各阶段、各年龄段人群疫苗接种任务,多次受到省通报表扬。

——救灾重建工作全面胜利。面对2020年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奋力抗灾自救,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6.18万人,全市没有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歙县高考延考顺利完成,2182名考生无一人因灾缺考,家长满意、考生满意、社会满意。在全省率先完成水毁倒房重建维修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最短时间修缮竣工通行。

——试点经验得到中央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文章指出,“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第三轮试点圆满收官,试点工作写入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启动,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新安江模式”在全国10个流域、15个省份推开。

——融入国家战略迈开步伐。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与杭州都市圈城市、上海市杨浦区、奉贤区、江苏省无锡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杭黄绿色产业园启动建设,上海湾谷斐迪园建成运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落户黄山,黄山—镇江通用航线正式开通。举办三届黄山发展大会,四年共引进长三角区域项目1605个、到位资金782亿元,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创意创新亮点精彩纷呈。举办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创意黄山 点亮未来”上海推介会、世界创意经济峰会“国际黄山”论坛、“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长三角创意委黄山中心、创意经济研究院挂牌成立。2021年展会累计签约项目197个,协议投资总额491.6亿元。

——徽州文化展现独特魅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举办新安医学发展大会、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徽菜产业发展大会暨徽菜美食嘉年华,开工建设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挂牌设立中医药管理局、文物保护促进中心、全省首家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站,创新设立国医大师黄山工作站、徽派古建产业集团、省文化产权交易黄山中心。黟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和历史文化“双名城”城市。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杭黄高铁、芜黄高速建成通车,昌景黄、池黄高铁和黄千、德上高速池祁段开工建设,我市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城市、成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月潭水库建成蓄水,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建成通气,街口大桥竣工通车,黄山人民多年夙愿一朝梦圆。

——全面建成小康如期实现。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9.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2万元、2万元,比2017年增长36.3%和42.9%,常住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02万元、稳居全省前列。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我市及歙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群众安全感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入选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成为全省唯一三捧“长安杯”的地级市,黄山风景区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唯一获得该荣誉的景区。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出台“双十条”“双五条”,有效稳住了市场主体、提振了企业信心。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减免税费110亿元,落实政银企对接资金984.4亿元,新型政银担贷款余额68.87亿元。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双进双产”、城乡建设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累计实施重点项目927个,完成投资1380亿元,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槐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小罐茶智能化中央工厂、联合利华立顿茶叶中国基地二期、中茶谢裕大茶产业园一期等348个项目建成,黄山东部开发、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项目快速推进,5G基站建成率全省领先,杭临绩(黄)、黄(衢)金、宁宣黄高铁和屯溪国际机场迁建、市域旅游铁路T1线、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里庄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相关区域规划。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处置“五未”用地7013.84亩。争取转移支付资金396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132.71亿元。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创意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8.5∶34.3∶57.2,调整为7.5∶36∶56.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1家、家庭农场1603个;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茶叶综合产值180亿元、比2017年增长36.4%,新增茶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总数占全省2/3,8家茶企入选中国茶企百强,茶叶出口额占全国11%、全省90%,黄山茶叶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徽菊、香榧、中药材、泉水鱼、皖南花猪、“五黑”等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强英鸭”为我省首个国家级审定肉鸭新品种,“田园徽州”公用品牌持续打响。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5.4亿元、较2017年增长137%,黟县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试点县,歙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徽州区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实施高新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年均增长8.5%,战新产业产值、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12.5%,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10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谢裕大和博蓝特科技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永新股份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黄山经开区成功创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歙县经开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名录。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9.45亿元、年均增长24%,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核心区累计完成投资48.29亿元,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11家。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突破500亿元,限上商贸单位净增141家、达474家,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安徽老字号、国家五钻级酒店数量居全省前列。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皖南交旅融合建设试点,成功举办黄山旅游节、首届中国文旅直播大会、中国黄山(纽约)文化旅游云推介、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等活动,花山世界和城区夜市相继开业,“新安月夜”品牌持续打响,“徽州天路”成为网红路、致富路。2021年接待游客6316万人次、旅游收入536.8亿元,恢复至2019年85%、81%。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2021全国研学旅行热门城市,西递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黟县、屯溪区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山旅游集团连续13年位居中国旅游集团20强。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全生命周期”事项《一本通》,政府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政务服务窗口办件好评率99.9%,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净增市场主体8.01万户。我市居2020年全国城市营商环境200强第83位、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第63位。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基层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市属企业累计实现营收278.35亿元。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市县乡三级产权交易体系全面建成、累计交易额20.93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直播竞拍。我市企业新增首发上市辅导备案4家、“新三板”挂牌7家、省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271家、“专精特新板”挂牌27家,成功发行全省首支欧元债券,全市累计直接融资150亿元。设立战新产业招商引导基金等6支基金,建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市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举办承办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4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黄山旅游联合国总部推介会等重大活动,与意大利美娜佐市等5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黄山风景区与美国阿迪朗达克国家公园等3个境外景区建立友好关系,友好城市活跃度居全省首位。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3%,累计完成49亿美元、年均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年均增长10%。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引进圣戈班新材料、蚂蚁集团文旅数字化平台、国家新药安全评价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签约内资项目206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85个,实际到位内资1230.8亿元、年均增长15.9%。2021年1—11月,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51.8%、居全省第1。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城乡功能品位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完成“城市双修”试点和“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49%、比2017年提高4.92个百分点。全面加快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建设,新增城市道路109.24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7694个,“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增雨污管网288公里,改造城市内涝点45处、污水集中处理率95.6%,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开工建设,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成运行,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新增供气管道109.6公里。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8247套、老旧小区整治264个,我市跻身全国住房公积金综合发展50强。市县一体化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成运行,获评“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和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入选全国最美特色小镇1个、中国特色小镇50强6个。深入开展“三大革命”“百千工程”,世行贷款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圆满收官并被全球推广,累计建成省级中心村399个,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 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18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获省政府表彰。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保护、永续利用,生态文化优势日益彰显。扎实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黟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全面完成新安江渔民退捕、安置保障任务,亚行贷款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开工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PPP项目建成运营,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开馆,流口村“生态美超市”项目获“母亲河奖”,新安江屯溪段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名单,黟县获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歙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认真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依法、科学、精准推进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1年1—11月环境空气质量居全国第3,我市获评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黟县获评 “中国天然氧吧”。黄山风景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最佳评价。积极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十,黄山风景区连续42年无森林火灾。全力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累计投入资金6.67亿元,清除枯(病)死松树239.64万株,确保了国宝黄山松安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布全省首个GEP核算地方性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权、水排污权、林业碳汇线上交易,举办全省首个“零碳”会议。连续举办中国非遗大展,祁门县加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城市联盟,歙县、黟县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徽州历史博物馆、市工匠博物馆建成开馆。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项目530个,完成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和80个村落集中保护利用,我市获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1.7亿元,实施项目2915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90户、危房改造5876户,解决2万余名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建成运行全省首个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歙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国家表彰。坚持每年将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入民生,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656.5亿元。滚动实施48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06.03亿元,民生工程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表扬激励。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A级通报表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75%。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成功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28个,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实现全覆盖,“乐欢聚”等老年食堂成功运营。引进高层次人才367名,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44万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挂牌,我市选手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实现我省奖牌零的突破,包揽首届全国技能大赛我省2枚金牌,我市代表队斩获全国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5个特等金奖、占全国总数1/3,总冠军花落黄山。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成立基础教育集团30个、职业教育集团1个。黄山健康职业学院挂牌成立。新改扩建社区和村卫生室290个,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全面消除。打造登山、水上等五大精品赛事和群众性赛事活动50余项,我市选手在亚运会和全国残运会上勇夺金牌,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我市连续18年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系全省唯一。创建全省首个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预警时效性、精准性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激励。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后备力量建设、双拥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人民防空工作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统计、档案、科协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实现新发展,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实施“20+7+1”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建立并严格执行每周日晚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两个确立”的衷心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诚践行者。《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黟县县域旅游综合执法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市旅游综合执法全覆盖方案获省政府批复,我市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综合示范地区和单项示范项目荣誉称号的城市。颁布施行河湖长制规定等地方性法规12部、政府规章7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2件、政协提案1064件。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12345热线累计办理有效群众诉求97.71万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全市“三公”经费支出较2017年下降16.37%。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资金监管,深化政务公开,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更加透明规范。

各位代表!

奋斗伴随艰辛,汗水凝结收获。取得这样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黄山改革发展的中央及省驻黄单位和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扎根头脑、化为行动、落到实处,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牢记宗旨守初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黄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必须注重质量谋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意创新融入黄山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改革开放求突破,以深层次改革打通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堵点,以全方位开放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必须全面从严抓党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足,工业企业规模偏小、附加值偏低,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开发园区单位产出较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能级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人口和就业吸纳功能不完善。民生发展不够充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养老、托幼、住房等方面存在短板,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仍有不少。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土壤尚未彻底铲除,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仍然存在,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创意创新、崛起赶超——今后五年努力方向

未来五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黄山崛起赶超的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赋予了黄山发展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黄山发展的奋斗目标,系统部署了建设“五个之城”的具体任务。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甩开膀子加油干,汇聚起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开放+”,深耕“科创+”,坚定“旅游+”,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发崛起、奋力赶超,实现经济致用、文化致远、生态和美、社会和谐,把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把黄山建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向、接续奋斗,做新时代的奔跑者、追梦人,干出对标竞进的强大气势、比学赶超的生动态势、提质进位的发展胜势,定能把崛起赶超的愿景变为现实发展的风景。五年后的黄山一定是:

——山水人文之城展开新画卷。主要生态指标领先全国,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形成,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走在前列。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把黄山打造成为可以与陌生人说话的天然场所、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拥抱现代绿色生活方式的魅力区。

——创意创新之城实现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汇集对接一批国际国内高端创意资源,让创新成为现代化新黄山最鲜明的标识。无边界创意改造赋能产业,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未来产业形成新亮点,产业结构和内质全面改善,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把黄山打造成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开放枢纽之城构建新格局。“融杭接沪”取得显著成效,对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迈出新步伐,双招双引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具活力。迁建屯溪国际机场,力争开工建设杭临绩(黄)等高铁,建成市域旅游铁路T1线,完成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建成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以国际机场、高铁高速为主干的现代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与国际组织、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深化拓展,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把黄山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新枢纽、皖港澳国际会客厅。

——青春活力之城绽放新光彩。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取得突破,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机制全面建立。“15分钟生活圈”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加速构建富有青春时尚元素、充满现代感的城市空间。厚植创业基因和创新文化,形成创意创新、拼搏实干、开放包容、守望相助的城市品格。把黄山打造成为一座拔节向上、澎湃向前的青春之城,成为多元访客、创新人群集聚的活力之都。

——美丽幸福之城谱写新篇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显著提升,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新典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教育强市、健康黄山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平安黄山、法治黄山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力争四捧“长安杯”。把黄山打造成为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宜业宜游宜居的美丽幸福新家园。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市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推进“两个更大”,精心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着力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全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完成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重点实施好“十大行动”:

(一)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组织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

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双招双引。严格落实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九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深做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行区县和县处级单位联动双招双引,紧盯重点区域,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靶向引进一批核心企业和重大项目。办好第四届黄山发展大会。进一步拉高招引项目门槛,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深化与知名企业、高校院所、产业联盟、重量级展会平台合作,积极对接北京城建、首旅、首农、上海城投、深圳人才集团,力促农夫山泉生产基地、黄山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星巴克移动餐车、复星集团黄山复游城、世纪金源域见旅游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4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双进双产”、城乡建设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强化分级分层定期会商调度,加快池黄高铁、黄山永新年产8万吨新型包装材料、芯微电子芯片器件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市域旅游铁路T1线、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分洪工程和年产7400万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圣戈班新材料、年产50万台智能显示终端等重点项目200个,竣工昌景黄高铁安徽段、黄千高速、德上高速池祁段和冠瑞年产40万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振州电子年产4000万只新能源电容器等重点项目100个,完成市级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提速屯溪国际机场迁建、里庄抽水蓄能电站、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杭临绩(黄)高铁前期工作。围绕国家七大政策谋划编制重点项目400个以上,充实完善“十四五”规划项目库。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加强政银企合作,用好新型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全年新增贷款超150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50亿元。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实施企业上市“五年三番”专项行动,加快泰达新材料、芯微电子、新远科技等企业上市进程,力争企业首发上市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基金对重点企业和招引项目的支持作用,全年直接融资突破50亿元。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依规用好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批权,深入推进“五未”土地处置,探索实施新上重大项目先行用地政策,全力保障优质项目用地需求。大力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常态化开展“海聚英才揭榜挂帅”“博士入企”等活动,完善“需求清单+人才”定制模式,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育一批应用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黄山发展顾问作用,开辟人才用编、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安家立业全周期“服务套餐”,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组织实施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

落实省一产“两强一增”行动,开展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计划,加快打造“五美”新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和田长制,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推进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省皖美农品、皖美味道行动,优化布局徽茶、中药、养殖、林特、农旅乡愁、数字乡村六大产业,持续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等公用品牌,乡村全产业链总产值超850亿元。新选派科技特派员300名左右,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支持黄山强英鸭业创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和良种扩繁基地,抓好“一县一业(特)”示范县和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工作,全年新培育、续展、再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品30个以上。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中国名茶之都,全面落实茶长制,推进新安江流域茶园“坡改梯”和亚行绿色茶园生态补偿项目建设,继续办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茶叶综合产值达210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徽菊、干鲜果、皖南花猪等特色种养业,支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健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组建林业投资公司,加快实现黄山林业“二次腾飞”。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徽派乡村美食等乡愁经典产业,推进景区村庄创建和公司化运营试点,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工程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力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分别增长10%以上、20%以上。推进机械强农,揭榜挂帅茶叶自动采摘机械研发制造项目,做大做强茶叶机械、菊花烘干设备生产企业,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主营收入增长10%以上,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5%。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品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两高一场”周边环境整治,构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长效机制,接续抓好8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完成200个左右自然村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确保建制村公交通达率高于60%、快递直达率高于40%。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实施百镇千村万户增收富民工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资源产品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销售专业化,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培育致富能人、产业技人、电商达人等“新农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定在2400个左右。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多元化、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试点县示范创建,新增家庭农场150个。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成果,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三)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组织实施九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行动

落实省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壮大产业体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效益,加快打造支撑黄山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脊梁,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0个以上,完成“机器换人”项目100个以上,申报制造强省工业强基项目2个以上,确保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15%。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5个以上。实施质量提升六大工程,开展品牌建设四大行动,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引导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力争新认定“安徽工业精品”、省级新产品6个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九大新兴产业,全面展开产业链布局,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百亿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加快黄山高新区软包装生态环境材料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鼓励企业研发高端涂层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香料等产品,建设公共实验室和化工产品检测中心,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50亿元。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支持企业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新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个以上,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6家。加快祁门新型元器件和关键电子材料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培育壮大歙县高端机械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休宁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专业镇,汽车电子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软件园区,加快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黄山市子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新建800个5G基站及配套设施,实现市域5G网络全覆盖。开工建设中国银联黄山园区,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云上会展、线上金融、在线零售等新业态。鼓励龙头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合作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200家以上。

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动各开发区加快修订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全市开发区经营收入超千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税收收入突破37亿元。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全面提升土地容积率,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各开发区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加大黄山经开区未来科技城、中科创新广场、战新产业园招商力度,培优培强小罐茶、屯溪高压阀门、菲英汽车零部件、欣叶安康等重点企业,支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歙县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6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高新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家,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高新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

(四)坚持创意创新赋能,组织实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行动

落实省三产“锻长补短”行动,树立世界眼光、瞄准国际一流,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力争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和15%,过夜登记游客超100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大力开发高品质文旅产品。精心开展皖美旅游行动,实施景区提档升级工程,推进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齐云山、牯牛降等经典景区品质,推动新安江山水画廊5A级景区和黟县国际乡村、东黄山、太平湖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开工建设黄山云谷索道下半段工程,加快推进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月潭湖旅游区等项目,建成运营屯溪老街滨江文化旅游街区。推出西递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西溪南创意乡村、卖花渔村特色乡村等网红乡村旅游产品,打响黄山云亼民宿、塔川书院甲级民宿集群等徽州精品民宿品牌,建设上海四季教育、黟县书画小镇等研学旅行营地,推广提升皖浙1号线、徽州天路和衢黄南饶联盟大道等旅游风景道,提升黎阳in巷、屯溪老街、徽州古城、黟县古城、新安夜市等特色休闲街区品质,创新呈现《徽韵》《宏村·阿菊》等特色演艺,创意开发徽州文房、徽州“四雕”、徽州漆器、万安罗盘等黄山好物、徽州手信,做大做响“徽味无穷”美食小吃,实施“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等营销活动,探索建立黄山文旅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市域全覆盖,加快把黄山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全力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健康体育、餐饮住宿、现代商贸、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构建“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举办消费购物节,打造“放心消费在黄山”品牌。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年网上销售额超千万元电商企业达30家。积极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建好黄山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高端医疗服务核心区,推进潜口养生小镇、祁门康体养生基地等集聚区建设,推动医疗康养、旅游、美食、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企业数量和产值均增长20%以上。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举办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中国黄山登山大会等精品赛事,体育产业总规模超50亿元。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科技咨询等服务。做大做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加快文创小镇、中安科创城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龙头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开工建设黄山国际会展中心、中国黄山国际会客厅,吸引更多展会、赛会、论坛、首秀、创意节、电影节等落户黄山,加快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组织实施改革开放深化拓展行动

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和“四千工程”,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汇聚和配置要素资源,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全力推进各项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区财政体制,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推出更多“一件事”集成套餐式服务。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申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全省首批绿色金融发展试点城市。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事业投资。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平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年为企业减免税费30亿元,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发展好。加强大宗商品监测预警,鼓励商协会、企业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压力。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度,保障企业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建设“创业黄山”,实施新徽商培育工程和“引凤回巢”行动,建设一批高品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办好“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创意黄山 青春Young”主题季活动,加大创业扶持、创业奖励、创业人才服务等支持力度,积极成就新乡贤、新农人、新徽商创业梦想。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弘扬企业家精神,呵护企业家成长,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和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常态化举办“新安茶会”,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打造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营商沃土,为企业发展撑起一片艳阳天。

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立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机制,深化与长三角结对城市和机构务实合作。抓好上海湾谷斐迪园运营管理,加速复旦—黄山高新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推进杭黄“双创双融”产业园、杭黄绿色产业园、沪黄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促光明食品集团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落地。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居民服务“一卡通”,完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体系,争取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黄山,让全市人民更多享受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红利。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外资、外贸、外经、外事、外智、外宣联动发展,加强与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友城、友好景区务实合作,争取举办RCEP地方政府合作黄山论坛,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完善黄山至宁波港海铁联运双向通道,常态化运行“黄山—合肥—中欧(中亚)”专列,全年运输突破1000标箱。完善黄山口岸功能,建成屯溪国际机场海关监管场所,谋划建设安徽自贸区黄山联动创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确保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坚持提能级、塑特色、强管理,组织实施城乡品质提升行动

坚持“四化”同步,全面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抓好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开工建设横江桥西侧配套道路,开展前园路转盘交通整治,新建城市绿道50公里、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200个。开工建设市域南部城镇群管网互联互通二期项目。完成戴震公园改造,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成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运行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二期项目,实现处理“零填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住房公积金扩面提质,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强物业管理。改造老旧小区37个、面积36万平方米以上。提档升级区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徽州—休宁天然气管线建设,加快推动管道天然气“县县通”。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微型产业集聚区,全年完成投资超50亿元。

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推动屯徽休歙同城化发展,加快构建大主城区格局。严格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提高“城市大脑”感知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下足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深入开展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休宁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黟县争创省文明城市、祁门县争创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七)坚持生态优先、文化铸魂,组织实施山水人文保护提升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抓好亚行贷款新安江项目和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接续开展新安江十年禁渔行动,推动建立资金、产业、人才等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提升农药集中配送水平,深化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确保化肥使用量继续负增长。推进秸秆粪污“两利用”,秸秆利用率91%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完善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加强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运维管理,完成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善流域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确保街口断面出境水质继续优于补偿考核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编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持续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整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做好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工作,抓好园区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固废危废监管和处置,全市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六大森林行动”,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和环黄山松材线虫病靶向防控行动,确保森林资源和国宝黄山松绝对安全。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高标准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积极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探索实行GEP核算体系,推动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应用。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升江南林交所排污权、用能权、水权、林业碳汇市场化交易水平,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探索建立面向全国的自愿碳中和交易市场,创新设立“两山”银行、“两山”基金,加快打造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高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推进徽剧和目连戏振兴保护传承,推动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和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实施博物馆数字化改造,力争市非遗展示馆建成开馆,争取设立国家徽学研究院、非遗学院。深入开展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徽州古城、黟县古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大力发展徽派古建产业,建设徽派古建产业园区和交易市场,打造徽州“四雕”、构件、仿古材料等生产基地和产业实训基地,办好第二届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开展徽州工匠评选,古建企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新安医学产业,推动贡菊、黄精、祁术等道地药材集聚发展,种植面积超15万亩、总产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中医诊疗特色专科和优势病种建设,加强蛇药、喉药等传统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推动经典名方研究成果转化和规模化生产,举办第二届新安医学发展大会,建成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全力打响“南新安”品牌。大力发展徽菜产业,持续实施“皖美好味道,徽菜行天下”活动,打造“徽味黄山”品牌,申报徽州臭鳜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办中国厨师节,办好第二届徽菜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建设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美食之都,全市餐饮业和徽菜食材销售收入均突破百亿元。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落实行动

自觉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持续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管控,切实筑牢人物同防安全防线,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着力构建更加牢固的全民免疫屏障,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作。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关怀计划,积极创建共同富裕试验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和中小企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参保,强化医保扩面稽核,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待遇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注重解决城镇生活困难家庭问题。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力度。完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长效机制,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支持黄山学院升格为黄山大学,支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实施科技馆免费开放。深入开展健康黄山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全力备战省运会暨残运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行适老化改造,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完善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与化解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切实降低、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坚决防范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违法金融活动。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等项目,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应对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科学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行动

创新黄山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山、法治黄山,奋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示范、全省标杆城市。

深入推进全域平安创建。将全域平安与全域旅游、全域文明、全域食品安全、全域生态文明等全域创建工作一体统筹、一体推进,建立动态分析、检查督办、挂牌管理等闭环工作机制,点线面同步发力、提标提质。扎实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争稳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强化“平安指数”体系功能,深化“雪亮工程”等信息化平台应用,切实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迭代升级四级综治中心,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讲好“平安黄山”故事、擦亮“金名片”,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推深做实“作退一步想”工作品牌。推动“作退一步想”成功做法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拓展延伸,建设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训基地,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全国影响。实施“心灵花园”工程1234行动,建立健全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超20%。推动社会治理“多网融合”,推进网格员队伍专职化发展,更好发挥乡贤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小网格”创造“微幸福”、呵护“大平安”的生动局面。

深化信访积案攻坚。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领衔包案制度,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组织开展历史遗留问题风险攻坚化解、重大涉稳问题“挖根”专项行动,动态开展全域平安创建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入开展信访事项大起底大接访大化解,着力解决重点领域信访积案和风险隐患。做好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推进信访工作示范区县创建,全面提升基层信访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组织实施政治生态优化行动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全力打造治理能力强的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政府,着力构建与黄山自然生态相媲美的政治生态。

绝对忠诚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牢扛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深入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把讲政治体现在履职中、落实到行动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依法行政重规范。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施《黄山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违法行政行为整治,全面兑现政府公共政策,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加强与政协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真抓实干提效能。自觉砥砺奋斗有我、奋勇争先、奋发图强、奋不顾身的境界,把状态提起来,始终保持“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拒绝“躺平”、走出“内卷”,以一心为公、勤勉敬业的工作状态,努力创造出色、出彩、出众的一流业绩。把标杆立起来,树立勇争上游的雄心壮志,强化走在前列的进取意识,拉高标杆创一流,扬长补短创优势,努力闯出新路、开创新局。把劲头鼓起来,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鼓励各地各部门守正创新、敢为人先,让干部有奋斗激情、无后顾之忧。把本领强起来,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追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施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的能力水平。把作风实起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健全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紧抓快干、马上就办,绝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确保定下的工作、明确的任务,干一件成一件、做一桩成一桩。

清正廉洁树新风。严格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精文简会成果,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真正有感。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大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

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下赶超志、整装再出发,倾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共同创造黄山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