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绽放时代之光
——徽文化“双创”新观察

作者:汪?悦 发布时间:2023-04-19 08:14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题图:施亚磊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徽州大地,瑰丽灿烂。这里有“登黄山,天下无山”的壮美黄山,有“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的灵动新安江,有“黄山白岳两相峙,从来细看无厌时”的无双胜境齐云山……

然而,徽州之美,不止在于眼前的风景,更来自于背后蕴藏的悠长文脉、悠久历史、悠远文化。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徽州,孕育了灿烂的徽文化,徽派建筑、传统村落、徽州技艺、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菜、徽剧等一颗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正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历史闪耀到现在和未来,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在现代文明进步中激起阵阵回响。

守得好

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春日,徽州区西溪南村,群山环抱,小桥流水,诗韵幽幽,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格调文雅、笔墨清秀的山水画。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代表,西溪南村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素有“歙邑首富”之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

2017年,西溪南村启动农村污水治理、改厕和风貌整治。“原有古建筑一律不许破坏,必须修旧如旧,整体结构不足以维持的房屋,将零散结构整体迁移至新建房屋内。新建房屋外立面也要保持与古宅一致。”村内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全面整治提升,西溪南村加大创意产业类招商力度,先后引进艺术设计、书画创作、摄影影视等北上广深及杭州等地各类创意人才85人,形成了望山学术研学集群、上村民宿集群、艺术、设计、手作等10余个创意业态,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旅游服务重要载体,引领当地村民投入乡村建设,共同成为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合理的保护、传承和挖掘,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也让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千年古村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3月,西溪南旅游人数逾8万人,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民宿入住人数同比增长144%。

18公里外的歙县徽州古城,游人如织。这里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对一座千年古城来说,在保护和利用中找到平衡,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古城注重文化挖掘,已完成府衙、斗山、渔梁历史文化街区在街巷沿革、街巷建筑、街巷名人、街巷典故、街巷风俗等方面的发掘整理,还将加快推进中和街业态转换、渔梁街业态打造,引进文化业态,助力古城服务业态升级。

非遗夜市、民俗表演、美食品鉴……一年四季,古城内各类活动超百场,全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慕名前来。歙县还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延伸到公共文化服务,将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融入人们的生活,唤起人们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焕发古城生机。

一个村、一座城,是文脉千年的延续,亦是贯穿古今的新生。

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作为徽文化发源地,全省唯一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城市,黄山厚植文化优势,通过深化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持续开展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让徽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黄山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居全省首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占全省32%。全市完整保存着310个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第二),1.5万余幢(1.5幢/平方公里)古建筑星罗棋布,百万件文书文献,数量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

活起来

人文沃土盛开似锦繁花

新安江畔、青砖黛瓦,一步一景让屯溪河街成为天然摄影棚,市民游客不时停下来拍照打卡。穿梭于众多“历史遗迹”间,仿佛穿越时空。

为更好传承和延续徽州历史人文古韵,街区规划滨江秀场、盛世徽梦、屯溪新韵和寻味穿越四大业态主题,通过大量木构古建特色的楼宇建筑,营造国风人文场景,带给大家沉浸式观感体验,让街区焕发新生活力。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深厚积淀,持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徽州文化的内涵、精神和力量。一批集空间游玩、非遗体验、沉浸互动、古风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为一体的新消费场景涌现,融入厚重历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也让市民游客心向往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徽风古韵的屯溪河街、屯溪老街、黎阳in巷内人头攒动,臭鳜鱼、毛豆腐、艾叶粿等多种徽州特色美食小吃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作为传承创新徽文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徽菜也迎来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2月中旬,第二届中国(黄山)徽菜美食嘉年华暨徽菜产业发展大会上,全国80多家食材生产企业、100多家食材采购商参加,参展食材包括徽州臭鳜鱼、腊味、泉水鱼、笋干等200余种,现场及线上签订食材采购协议价值40亿元。

4月15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徽商故里北京双井店正式开业迎宾,将最美好的黄山风光和徽州味道带到京城。作为黄山旅游旗下著名徽菜餐饮品牌,徽商故里已在全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拓展了26家门店。

坚持创意赋能、创新发展,组织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先后发布徽州臭鳜鱼、中和汤等24项徽菜安徽省地方标准,创新发布皖南花猪、泉水鱼2项徽菜食材标准,建立以食材构成、工艺流程、文化故事等为内容的75道徽州美食数据库,全力推动徽菜资源整合、产业集聚、业态创新,提升徽菜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扩大徽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我市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产业空间做支撑。

一直以来,我市不断拓展功能载体,以创新因子有效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让黄山的文创产品、数字藏品、徽州美食、非遗夜市等新形式、新业态传承下去,让文化与旅游结合、与市场结合,着力打破“传统”与“现代”间的藩篱,将越来越多难忘的徽州传统文化之旅、文化之味呈献给中外游客,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竞争优势,让徽文化真正带动黄山美起来富起来。

火出圈

徽风古韵阔步走向世界

4月茶季,黄山茶事繁忙。

黄山毛峰全面开园采摘;祁门县历口镇智慧茶园里,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茶树沐浴着春光,千万颗芽头凝聚的香气随风而来;黄山区六百里野茶谷,全国各地客商行走在茶山之中,体验太平猴魁非遗传习活动,饮一杯鲜绿幽香的太平猴魁春茶,感悟传统茶文化……

同样感受深刻的还有在黄山学院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林辰。“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黄山茶美名远播。”为了更好了解中国茶,林辰决定到黄山留学,业余时间学习茶文化相关知识。

黄山茶历久弥新,是黄山乃至全省、全国亮丽的名片。历史上,徽茶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远销地中海和欧洲等地,近年来又屡次作为国礼馈赠各国政要和国际友人,成为传递友谊与和平的桥梁。

人们对徽州文化的了解、欣赏、热爱,就在这一次次茶香的浸润中,得以充分延展、蓬勃生长。

如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破题之意。

文化自信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正如人们看到马头墙就会想到徽州,看到花格窗就会想到“梦里老家”。徽州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宝贵的文明财富,更是黄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精神动力。

——文化保护有序推进。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加快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化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为抓手,打响党建引领信用村、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EOD模式等工作品牌,推动山水年轻化、美食国际化、文化当代化。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持续发展徽州民宿、非遗手工制作等乡愁经典产业,着力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宜、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连续五年(2018-2022)在文化产业发展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文化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7年的5.71%提高了0.6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文明创建凝聚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好人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奋力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上。

——文化交流行稳致远。黄山和徽州这两个顶流IP,正以独有的方式铺展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崭新画卷,从外长会客厅、“屯溪倡议”、总理圆桌会到牵手28个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友好交流景区,从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联姻”开启中美友好公园结盟先河到徽派古建荫余堂漂洋过海再次架起中美文化交流桥梁,黄山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最美窗口。

我市徽文化“双创”的实践证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涵养城市气质和底蕴,还将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处在崛起赶超新风口,迎来大有可为新阶段的黄山,将扛起弘扬徽文化时代重任,用足用好徽州历史遗存,坚持创意创新赋能,培育壮大全链条徽州文化产业,推动徽州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