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民生温度” 提升“幸福指数”
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市生态环境局聚焦群众“家门口”的黑臭水体、餐饮油烟、噪声扰民、恶臭异味问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满意度。
系统推进生态环保民生实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2项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制定黄山市农村黑臭水体“一水一策”治理方案,餐饮油烟、噪声、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整治方案,建立问题台账,按月调度排查整治清单和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调度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压实责任链条、强化调研督查,推动民生实事高效落地。
精准实施民生实事攻坚行动。积极推进群众“家门口”问题排查整治,加强对各地群众“家门口”问题整治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发挥乡镇属地管理优势,妥善处理和化解整治工作遇到的矛盾和纠纷。统筹协调整治工作需要的资金支持,及时跟踪督办久诉不决、《民生呼应》反映的相关问题,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污染治理工作格局。一季度,共排查上报问题391件,整改完成382件,整改完成率97.7%。完成高新区新潭镇长林村黑臭水体治理和省级验收,提前完成2025年甘棠镇张家埂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创新开展民生政策立体宣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模式,依托官方网站、政风行风热线、电子大屏等传统媒介,同步拓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发布相关信息30余篇,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领域民生实事的知晓度。针对餐饮油烟、噪声治理、恶臭异味、道路扬尘等高频民生诉求,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政策宣讲进社区”等主题活动11场次,发放印有统一标识的宣传折页、环保袋等宣传品600余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氛围。
健全民生实事长效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生态环委办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细化噪声监管职责分工,明确监管要求。以省生态环保督察餐饮油烟典型案例整改为契机,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实施“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精准治理,推动大中型企业建设油烟在线监测设施13家,提升整治成效。实施黄山区、徽州区、歙县等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帮扶诊断,排查问题183个,已完成整治123个,有力推动工业园区废气扰民问题整治。建立“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链条监管机制,推动恶臭异味问题长效解决。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立足职能、主动作为,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深入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